明日阅读:每天10分钟家庭MSSR
在某次小学同学聚会上,遇到不少30年未见的“小伙伴”。除了极个别容颜不老,似乎没有什么变化,更多的是身材发福、脸型走样的,人与名字要花几秒钟才能对得上号。觥筹交错间,彼此都在尽全力拼凑儿时的记忆。提到我时,大家第一印象都是,班主任最喜欢的同学,语文成绩贼好,作文常常被贴在学校宣传廊里。好吧,我并不否认这一点。
不过,大家有所不知的是,我语文成绩好,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有个“好爸爸”。爸爸当时给予我的帮助,体现在两个方面。其一,爸爸热爱阅读,读书是他的习惯,加上作为中学老师,每天要备课,他备课时安静又专注的样子,相当帅,身教大于言教;其二,爸爸从未给我指定学习目标,只让我凭兴趣自由阅读,因此读书于我是一件相当快乐的事。
为了让我有更多时间,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,为了让我有更多时间好好玩乐、好好休息,爸爸甚至还模仿我幼稚的笔迹,替我罚抄,替我代笔,替我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……所以,那些宣传廊里的作文,其实有一大半是爸爸的功劳。当然,这在当年是不能说的秘密。代笔这档子事,并不值得骄傲。当语文课第一次要求随堂作文时,我的脊背直冒冷汗。
那一次我得到的作文成绩只是良好,和以往总拿优秀相去甚远。隔天我问爸爸,你写的文章实在太好了,我赤脚都赶不上,但是以后经常要随堂作文,我该怎么办?爸爸没有因为我只拿良好而生气,也或许他早料到会有这一天。他淡淡问我,这次的作文主题是什么?我说,老师让写一写你眼中的立交桥。他二话没说,骑自行车,载我去看最近的立交桥。
今天的我,记不清当时他说了什么。只记得那天苏州,雨点时大时小,爸爸鼻梁上的眼镜花了又花来不及擦……在身边同学都在拼补习、追成绩、忙得不亦乐乎的时代,爸爸身体力行,为我营造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,也用一种相对超前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,让我置身于完全由兴趣出发的主动学习机制中。是的,不用催,不用追,因为兴趣和热爱而学习。
30年后的今天,一桌子小学同学都已为人父为人母。追忆完小时候的趣事,话题自然转移到子女教育问题。一如当年,应试教育依然没有质的变化。有些同学白天忙于工作,晚上回家继续盯着孩子做作业,看似投入很多时间,小孩成绩却不见多大提升,席间难免怨声载道。还有的同学,为小孩报了多个培训班,周休两天辗转于不同培训班,几乎不得闲。
当然,我没有立场指责他们的做法。毕竟,人生有且仅有一次,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情,我也完全可以理解。只不过,具体到子女的教育问题,我的选择会是另外一条路。正如父亲小时候怎么对我,我也打算把他的这种方式继续传承下去。让孩子尽可能走上一条博览群书、对世界充满好奇、饥渴知识的路,而不是去走一条填鸭式传统教学的路。
(我让自己家里到处都能看到书)
以我个人成长经历来说,当老师和家长越要求我做些什么或不做什么的时候,内心多少都是有些抗拒的,即便我照做了,我也不觉得有多大快乐可言。但倘若一件事,我自身是感兴趣的,并且在努力投入后,越来越觉得轻松有趣,甚至能够成为习惯坚持下来,那么我在过程中得到的体验和经验,会帮助我取得跳跃式的提升和发展。兴趣驱动,非常重要。
(让孩子自由挑选自己爱看的书)
其次,说到孩子的成长,或者说我作为一个家长的期待,不外乎三件事:学会生存,学会发展,学会做人,并且这是个终身学习的过程。而要保持终身学习,最具“性价比”的方式莫过于养成“终身阅读”习惯。毕竟人类几千年累积的各种知识,在书本里都能找到。一旦让孩子培养起阅读兴趣,就有很大机会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。兴趣阅读,非常重要。
再者,父母的一举一动,往往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。当年,父亲书架上的每一本书,我都拿来认真阅读。因为我好奇,它们有怎样的魔力,可以让父亲目不转睛。今天我也有满满的书架,我看书的时候也让女儿随意挑一本看。能不能看懂不那么重要,重点是只要想看,你就会看懂,或者终究会看懂。成人在孩子面前阅读,既是鼓励,也是一种示范。
长久以来我自己带头读书,以身作则当个榜样,同时确保女儿每天都有一段安静的时间在家阅读。时间久了,阅读就成了她的习惯。我不指定女儿读什么书,只让她按个人喜好,自己上书架选。当然,我在书架上填满了各式各样的书,难易程度不一。看不懂或不想看,她可以任意换一本。我观察到,当女儿读到喜爱的部分时,脸上会不自觉地浮现出笑容。
(当孩子真正爱上阅读,TA会停不下来)
事后或隔天,我们会探讨书中的内容。比如皮皮鲁遇到了什么新问题,他又是怎么解决的?如果是你的话,你会怎么做?女儿今年两年级,她已读了不少书。通过兴趣阅读,我自认为她所掌握的语文水平,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不少同学。表现在成绩上,门门优秀,而且学习一点也不费力,深得老师和同学喜爱。从小养成兴趣阅读的习惯,可以说初见成效。
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读到一本题为《明日阅读》的书,由台湾中央大学陈德怀教授编著,全书300多页,既有深入浅出的理念解析,也有丰富详实的操作方法,系统而又完整地讲述了“明日阅读”学习模式,在台湾和香港地区若干中小学校进行实践的现状、成效与经验。书中提出很多观点,与我当下在家亲子共读,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做法可谓不谋而合。
当然,陈教授与团队围绕“明日阅读”进行的长期研究不只有理论依据,更有实践考证,读完叫人心服口服。比如全书最重要的观念,MSSR身教式阅读理论体系,简言之就是身教式(Modeled)、持续性(Sustained)、安静(Silent)地阅读(Reading),其核心为家长身教示范,透过家庭MSSR帮助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,同时建立亲子互动关系。
扪心自问,你是好家长吗?也许每个家长都有答案。然而,你知道每天十分钟家庭MSSR(身教式持续安静阅读),对于孩子未来成长究竟有多么重要吗?我相信,读完陈教授的《明日阅读》你一定会有全然一新的认识。至少,我已经开始这么做了,而且运用《明日阅读》所提出的理念、架构、工具与方法,我相信未来我还可以做得更好,真正受益无穷。
《明日阅读:明日主题学习的基础》 书目一览
序
- 明日阅读,造就更多悦读者
- 阅读,开启知识的门
- 我为一项优秀的质性研究成果点赞
- 从“学习阅读”到“阅读学习”
- 回归以学生为本的学习
家庭阅读篇
- 兴趣,我们教育词典里有这个名词吗?
- 寻找适合的阅读方法
- 自由选书:孩子阅读的权利
- 你是好家长吗?每天十分钟家庭MSSR
- 建构华人终身阅读社会
课堂阅读篇
- 早晨,一所安静到好像没有学生的学校
- 课堂MSSR的成功要素
- 校长身教式领导改变
- 荐书与聊书
知识阅读篇
- 艾特威尔的疑惑
- 兴趣阅读与知识阅读
- 十分钟知识性MSSR
明日主题学习篇
- 鸡尾巴的故事
- 写中学:透过写作深度学习
- 明日主题学习的架构
实务分享篇
- 当我们遇上MSSR
- 老师的省思:回到阅读的初衷
- 老师的感受:从怀疑、尝试到看见初步成果
- 募书的策略与执行
附录
- “趣创者理论”简介
- 终身书僮的新想象
- 地端、云端与人端——陈德怀探索数位学习的新天地
关于陈德怀教授
国际知名数位学习学者,现为台湾中央大学网络学习科技研究所讲座教授。自80年代提出“虚拟学习同伴”概念之后,进行一系列开创性数位学习研究,包括建立全球第一套专属“网络学习系统”,及“同侪互教系统”、“智慧教室”、“行动学习”、“电子书包”、“一对一数位学习”、“无缝学习”等,其中“亚卓市”被美国奥巴马政府列入数字教育白皮书草案,并指其为全球第一个“学习社会”(learning society)原型;90年代与国际学者共同创立“亚太数位学习学会”(APSCE)、“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”(GCSCE)等。
关于《明日阅读》
《明日阅读》出色运用质性研究方法,探究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,创新提出MSSR理论体系,既是一本优秀的研究成果,也是一本关于阅读的指导书,我们期待这项研究成果能在华人社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。
—— 李克东,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
本书展现了台湾不同中小学实施和应用明日阅读的现状,探索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必由之路,对于从事或者重视教育的相关人士(教师、教育研究人员、教育管理人员、家长、教育决策者、政府官员等)来说,从中都会受益良多。可以说,台湾教育体系在利用MSSR促进学生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所做的有益尝试,对于整个亚太地区的教育发展都具备了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—— 吕赐杰,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,国立教育学院学习科学研究所教授
《明日阅读》从台湾到香港的成功开展经验,印证了二十一世纪全球学校教育推行数位学习的重要纲领——以学生为本。中央大学明日阅读研究团队出版本书,记录了他们这些年一步一步推广“明日阅读”的理念、过程、成果及心得。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启发,推动“明日阅读”以至“明日学校”,给新一代带来真正“以学生为本”的数位学习体验。
—— 江绍祥,香港教育大学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教授。